2007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對自己負責

剛趕完一個報告。不能說是大虛脫,但心裡總覺得遺憾。
雖然這是每次寫報告都千迴百轉的相同念頭,
想要再多寫一點,越寫越有興味,發現應該要援用誰的論點來討論會更精彩...

可我為甚麼總要到報告要交前的一刻才體會啊?

用英文討論學術,果然還是吃鱉。
只能說自己英文不求長進,在寫報告時嘗到苦果。
進行邏輯辯證時,乾乾枯枯,
同樣的表達法用好多遍,一看就知道找不出其他的說法。

而且印象中上了研究所之後,幾乎就再也沒有準時交過報告。
對品質的要求不過是個藉口。
真正負責的態度,除了品質,還包括時間的控管,準時交出當下最好的成果。

唉唉,平常該累積些東西了。
語文能力,唸書習慣,讀書筆記摘要,思考與寫作。
記得,要對自己負責。

激情一時,耐心該一世。
凡事提前,永不嫌早的。

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外面

外面(詞/林夕 曲/金培達 演唱/周迅)

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不會失敗
外面的世界特別慷慨 闖出去我就可以活過來

留在這裡我看不到現在 我要出去尋找我的未來
下定了決心改變日子真難捱 吹熄了蠟燭願望就是離開

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會變得可愛
外面的機會來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離開頭也不轉 不回來

一離開頭也不轉 不回來 我離開永遠都不再回來

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r95544022/outside_world.mp3

如果,愛》插曲)

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期待的心情


你寫好這封信,在按下送出鍵的瞬間,指尖有些顫抖。
然後你不時回到信件備份區,看看自己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期待。

過了兩天,三天,一週,兩週,
焦急期盼的心情逐漸沈澱。
你想,也許信寄丟了,也許對方太忙碌了,也或許對方覺得不該再與你聯絡了。

每回開信箱,看到有新信件顯示,就在心中描摹一個畫面,想像信件的標題與發信人的名字。
然後睜開眼,面對希望與失望。

隻字片語經常在最無預警的時候到來。
面對期待已久的訊息,你竟然不敢點開,深怕讀完的一瞬間,就失去什麼了。
所以就算讀罷了信,你還是回到上一頁,留存著那封信的未讀標記,
想要依此溫存著看見那瞬間的感受。

你想起從前等待的心情。
好期待對方的問候與分享,卻也怕對方說打擾生活暫別聯絡。
但是每每信裡傳達的關懷祝福,比想像的更多。
然後你耽溺於這種摻雜不安與驚喜的偶得幸福。

其實你也知道,不會從那裡得到肯定的什麼。
只是貪戀著那片刻溫暖,瞬間綻放。

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

" Are You Chinese?"

昨晚同corridor的伊朗人問我:「Are you a Chinese or Taiwanese?」我用面對這問題時,一貫的苦澀表情回應:「Huh…This is really a controversial question…Some people in Taiwan consider themselves Chinese, but some people don’t…」他鍥而不捨:「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?」難得有表態的機會,我毫不猶豫:「I am a Taiwanese」。

被邀請加入FacebookChinese in Lund」這個群組。點入頁面,群組icon是中國鮮紅色的五星旗,Lund校徽依偎在右下角。雖然群組描述裡,明述著「people from Taiwan and Hong Kong are all welcomed」,稍稍描摹出「我群」與「他群」的差異(香港也有這樣的認同矛盾嘛?),但見著那豔紅的旗幟,心裡怎麼就是有些彆扭。但是索性不加入,是否又將友誼凝聚的形式,過度泛政治化?

某門課的中國同學把我介紹給她旁邊的義大利女生,義大利女生問:「Are you Chinese too?」我立刻答:「No, I am from Taiwan」雖然只是幽微,仍被我捕捉到中國同學表情一變的瞬間:「I think you are Chinese too」義大利女生似乎也意識到這問題的政治敏感性,尷尬笑著不再追問。下課後中國同學問我台灣面積多大,我說台灣很小的,她回應:「但我們從前學地理時,都說台灣是『本國』最大的島嶼,比海南島還大

上週由中國人組織籌劃的中秋聚會,豐富的食物、熱鬧的氣氛,以及熟悉的中文,稍稍紓解人在異鄉對亞洲氛圍的懷念。但會場裡聽見中國同學說起「咱們中國人如何如何」把我也算成其中一員時,總是不暢快,心裡嘶吼著:「我們不一樣!」比起上上週的中秋台灣聚會,充斥著令人懷念的台灣口音及台語,氣氛舒服輕鬆許多,我意識到自己在台灣人的場合裡,很自然地卸下日常的面具。這樣的差異,是我自己潛意識裡的界線區隔所造成的嗎?

大海啊故鄉

最近和Mandy聊到合唱團的事,很想找首歌來合唱。
兩人重疊的合唱時期是小學時代,順理成章想到這支歌。
記得小學時,聽到前奏,就震懾感動不已,彷彿海濤聲就在耳際。

大海啊故鄉

小時候媽媽對我講,大海就是我故鄉,海邊出生,海裏成長,
大海啊大海,是我生長的地方,海風吹,海浪涌,隨我飄流四方。
大海啊大海,是我生長的地方,海風吹,海浪涌,隨我飄流四方。
小時候媽媽對我講,大海就是我故鄉,海邊出生,海裏成長,
大海啊大海,就像媽媽一樣,走遍天涯海角,總在我的身旁。
大海啊大海,就像媽媽一樣,走遍天涯海角,總在我的身旁。
大海啊故鄉,大海啊故鄉,我的故鄉,我的故鄉。

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r95544022/mothersea.mp3

記得在Lomma海邊,Leo說當你想家時,看著海,想起家人就在海線的彼方,距離似乎近了些,鄉愁會淡些。憶起水調歌頭中「但願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」這句話。

所以溫柔的情感就這麼淡淡浮現,依稀可以嗅到年少的味道。隨著歌,悠悠的。